裁員、關廠或接踵而至,日產面臨生死時刻!
來源:華爾街見聞
裁員規模翻倍至2萬人、討論關閉日本國內工廠、56億美元債務到期......日產汽車正陷入二十六年來最嚴重危機。
從巨虧、裁員到關廠,日本日產汽車正陷入二十六年來最嚴重危機。
據日本國家廣播公司(NHK)12日報道,日產汽車將把裁員規模從此前宣布的9000人大幅增加至2萬人,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約15%。NHK透露,這些裁員將在日本國內和海外同時進行。日產汽車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這一驚人舉措表明,日產的危機比外界想象的更為嚴重。去年11月,該公司首次宣布裁員計劃,當時是因為美國和中國市場銷售疲軟導致上半年凈利潤暴跌94%。
多重危機疊加,“完美風暴”襲擊日產
更令人震驚的是,共同社12日報道,日產已經將關閉日本國內工廠列入了討論議題。這一前所未有的舉措旨在優化產能,應對持續下滑的銷量。報道指出,這一計劃預計將遭到工會的強烈反對,協調工作可能面臨重大困難。
對于一家日本制造業巨頭考慮關閉本土工廠的消息,無疑將引發日本國內對制造業未來的更大擔憂。
日產的財務狀況正在急劇惡化。上個月,該公司警告股東,截至2025年3月的財年凈虧損可能高達7500億日元(約50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巨額的重組成本。
去年年底,除了9000人的裁員計劃,日產還宣布將生產能力削減20%,并大幅下調利潤預期。隨后,由于美國和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公司進一步下調了財務展望。
除了銷售挑戰外,日產的債務負擔也將大幅增加。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日產及其關聯公司今年面臨16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到2026年將增至56億美元——這是自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4月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的Ivan Espinosa面臨著扭轉日產命運的艱巨任務。預計他將在周二日產公布財政業績時,就裁員猜測和工廠關閉可能性提供更多信息。
日產的衰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該公司在關鍵市場缺乏強大的混合動力車型陣容,自2018年前董事長Carlos Ghosn被捕和驅逐后,一直陷入管理動蕩和內部紛爭。
同時,美國對進口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征收的關稅對大多數全球品牌都造成了痛苦,但對日產來說尤其致命。
聯姻本田夢碎,錯失最后救命稻草
去年12月,日產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當時它與本田汽車簽署了協議,計劃將兩大品牌合并到一個控股公司下。
這原本可能創造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但僅僅幾周后,這一合并計劃就因兩家百年老牌之間固有的權力不平衡而破裂。
今年2月,這一聯盟正式終止,使日產陷入二十六年來最糟糕的境地。盡管合并失敗,日產和本田仍在繼續以電動汽車和電池為重點的戰略合作,為未來談判留下了空間。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標簽: 接踵而至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