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金融業的技術焦慮特別突出
專題:數字金融與金融安全大會
“2025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數字金融與金融安全大會”于6月9-10日舉辦,主題為“人工智能機遇:未來金融格局重塑及安全治理”。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楊濤出席并演講。
楊濤表示,在大模型金融應用中,看到了很多機遇。一方面,是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壓力。當前金融行業運用大模型和一系列新技術,不是簡單優化幾個產品、改善一點服務渠道,而是整個金融行業。以銀行業為代表,在全新國內外歷史背景的挑戰下,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遭遇巨大挑戰。同時,在新情況下還要高質量服務于實體經濟,甚至給實體經濟讓利。這種情況下,新技術的演進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可持續發展與服務能力提升的矛盾。
“當金融機構要保持合理ROE,還要服務實體經濟、做好產業金融和補位金融時,當前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情況下,應用新技術試圖達到的最大歷史目標由此產生。”楊濤說。
另一方面,楊濤認為,是金融業自身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內在驅動力,加上金融業競爭的技術焦慮。他指出,金融業本身是特殊的信息處理行業,當信息技術快速演變時,金融自身的要素、功能、模式、產品服務必然發生變革。金融業的技術焦慮特別突出,由于自身所有活動都與信息技術、算法密切相關,新技術的演進與迭代會使金融機構在競爭中產生極度焦慮。
他強調,特別是同類金融機構,如果競爭對手采取了一項前沿技術,那么在競爭中必然要采取競爭或跟隨戰略。這項新技術不一定保證金融機構能實現可持續生命力和創新成功,但起碼能保證比競爭對手失敗得晚一點,有可能生存下去。
他談到,技術、監管、客戶需求曾被認為是金融科技創新的核心三要素。面對大模型金融應用,技術本身不斷完善迭代,監管容忍程度在提升,客戶在經歷長期市場檢驗后需求也在不斷優化,產生了大量有效需求。
楊濤稱,聚焦到大模型,人工智能本身的數據、算法、算力也在不斷優化完善。早期大家認為制約比較突出的算力問題,伴隨著新的技術路線演進和各類金融機構大規模儲備芯片,也在不斷完善。行業的基礎大模型建設已相對完善,云服務商、AI技術服務商、數據服務商等都推出各種各樣的基座大模型。同時,金融行業的實踐從機構大模型層面也出現了一些優秀案例,逐漸形成示范效應,特別是頭部大型國有銀行。整體而言,金融機構、技術企業跟科研機構之間一個比較良好的創新生態也在逐漸形成。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標簽: 楊濤
相關文章
-
東湖高新:董事長楊濤辭職詳細閱讀
東湖高新1月1日公告,楊濤因工作調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及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楊濤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同日公告...
2025-01-01 30 楊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