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150億搶灘金融資產投資賽道 股份制銀行AIC“三足鼎立”格局成型
7月3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已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籌建招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銀AIC”),注冊資本150億元,由招行全資控股。這是繼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之后,第三家獲批籌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的股份制銀行,標志著股份制銀行在該領域的競爭進入新階段。
自2016年國務院啟動市場化債轉股試點以來,該領域長期由五大國有銀行主導。2025年5月以來,隨著監管政策松動,興業、中信、招行三大銀行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獲批AIC,合計注冊資本達350億元,形成股份制銀行“AIC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長期關注國內特殊資產處置的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玲玲表示,招行此次大手筆布局AIC,既是對國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其推進綜合化經營的重要舉措。但與國有大行相比,股份制銀行在客戶資源、項目儲備等方面仍存在明顯差距,未來如何在差異化競爭中突圍,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150億資本棋局
招行此次設立招銀AIC,注冊資本為150億元,遠超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的100億元注冊資本,顯示出其在該領域的戰略雄心。這一布局與其近年來持續推進的“輕型銀行”戰略一脈相承,通過多元化經營來降低對傳統信貸業務的依賴。
從業務定位來看,招銀AIC將主要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及股權投資業務。招行在公告中特別強調,此舉將“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支持,進一步提升本公司綜合化經營能力, 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招行現有優勢,其AIC可能重點布局三大領域:一是科創企業,依托招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先發優勢;二是綠色低碳產業,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區域協同效應。
然而,招行在AIC業務上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盈利模式問題。債轉股項目周期長、退出渠道有限,國有大行AIC近年逐步轉向“債轉股+投貸聯動”,但股份制銀行在客戶基礎、項目資源上不占優勢。如何平衡政策性任務與市場化回報,將是新設AIC的核心課題。其次是風險管控壓力。股權資產估值波動大,如何建立有效的風控體系至關重要。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挑戰并非招銀AIC所獨有,而是股份制銀行系AIC面臨的共性問題。
招行在公告中提到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提出開業申請”。市場預計,招銀AIC可能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正式開業。
政策破冰與市場重構
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作為商業銀行參與市場化債轉股的核心平臺,其發展歷程與我國金融改革進程密切相關。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首次提出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2017年,五大國有銀行相繼獲批設立首批AIC,注冊資本均在100億元以上。
然而,股份制銀行長期被排除在這一市場之外。直至今年5月,這一局面才被打破。5月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云澤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支持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5月7日,興業銀行率先獲批籌建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吃螃蟹”的股份制銀行;6月3日,中信銀行緊隨其后,獲批籌建信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7月3日,招行獲批籌建招銀AIC,注冊資本達150億元,創股份制銀行同類機構新高。
市場分析認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牌照的獲取將顯著提升銀行在股權投資領域的專業能力,通過市場化債轉股及科技金融直投業務,不僅可優化企業杠桿結構,還能深度參與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形成“投貸聯動”協同效應。此舉可拓寬銀行中收來源,除直接項目收益外,還可通過綁定科技企業的結算、代發等衍生業務拓寬中收渠道,緩解凈息差收窄壓力,是其輕資本轉型的重要支點。
差異化競爭
隨著三家股份制銀行AIC的相繼獲批,我國金融資產投資市場正在形成新的競爭格局。從宏觀層面看,這反映了我國金融體系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型的大趨勢。從微觀層面看,則預示著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進入新階段。
有觀點指出,未來AIC市場可能呈現一些重要發展趨勢:市場業務范圍預計將持續拓寬,AIC或將被允許參與并購重組、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而不僅限于傳統債轉股;同時,差異化競爭將加劇,國有大行可能繼續主導大型央企項目,股份制銀行則可能聚焦中小企業和特色產業;此外,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退出機制也將逐步完善,股權投資的流動性有望提升。
對招行而言,其AIC業務面臨幾大核心挑戰:首先是如何充分發揮零售業務優勢,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模式;其次是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投資管理效率;再次是如何與集團內其他子公司形成有效協同。這三個方面的進展將極大地影響AIC業務的前景。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招行獲批AIC牌照,未來可能有更多股份制銀行申請AIC牌照,但監管可能會控制審批節奏,優先考慮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機構。然而,牌照的獲取并非終點,而是更復雜競爭的開始。在政策邊界、市場風險與盈利壓力交織下,AIC業務能否真正成為銀行輕資本轉型的“利器”,抑或只是階段性戰略布局,仍有待市場檢驗,其長遠影響亦充滿變數。
(作者 胡群)
標簽: 三足鼎立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