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新規,明日正式實施
來源:財聯社
量化交易新規明日正式實施,將會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備受各方關注。
今年4月3日,滬深北交易所同步發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對程序化交易報告管理、交易行為管理、信息系統管理、高頻交易管理等作出細化規定,將于7月7日開始正式實施。
高頻交易一直是各類程序化交易新規關注的重點,此前發布的《實施細則》明確了瞬時申報速率異常、頻繁瞬時撤單、頻繁拉抬打壓以及短時間大額成交等異常交易行為的構成要件以及投資者發生程序化異常交易行為時交易所可采取的措施。
《實施細則》還提到,程序化交易導致證券交易出現重大異常波動的,交易所可以按照業務規則采取限制交易、強制停牌等處置措施,并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穩定的,可以按照業務規則采取臨時停市等處置措施并公告。
同時《實施細則》還明確了投資者交易行為存在單個賬戶每秒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300筆以上或者單個賬戶單日申報、撤單的最高筆數達到20000筆的情形屬于高頻交易。針對高頻交易,頻繁申報、撤單等“幌騙交易”的行為,監管明確對其進行差異化收費。
三大交易所在《實施細則》中明確,圍繞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主線,堅持“趨利避害、突出公平、從嚴監管、規范發展”的監管目標導向,對程序化交易報告管理、交易行為管理、信息系統管理、高頻交易管理等作出細化規定,突出制度公平性,確保此前已經實施的管理規定落地見效。
新規落地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近年來,隨著新型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程序化交易已成為重要的交易方式。盡管近年來程序化交易監管大網日益收緊,但新規的核心是規范而非扼殺。隨著新規的落地,證券公司、量化機構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有證券公司人士表示,《實施細則》正式實施,為證券公司開展程序化交易客戶管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更加規范化的指引,也有利于量化交易機構加強自我約束,規范交易行為。
有頭部量化人士表示,強監管的趨勢是明顯的,對當前實際業務影響不會太大。一方面,頭部量化在資管產品上很少有高頻量化,亦有量化機構開始開發基于更長周期的量化策略,換手率更低;二是監管在實操層面所研究的交易報告管理、交易行為管理等要求,已經在執行了。
不過有私募人士表示,《實施細則》的正式實施,對于依賴高頻交易的管理人影響相對更大。為滿足《實施細則》要求,尤其是高頻交易調整系統以適應監控標準、加強內部合規風控建設,這些都會增加管理人的運營成本,增加部分量化基金策略運營成本。同時,對部分依賴極高報撤單頻率的策略影響會比較大,可能面臨策略調整甚至淘汰。
標簽: 量化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