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放棄、退出農村宅基地進城購房,多地出臺新政去庫存
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樓市新政頻出,不少城市甚至開始從農村宅基地入手。
最引發熱議的當屬安徽鳳陽。
6月20日,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鳳陽”消息,鳳陽縣房地產工作聯席會議發布《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給予退出宅基地獎勵。
根據《通知》,自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對納入2024年土地增減掛范圍內和縣房屋征收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納入征收范圍內的項目,涉及需要安置宅基地的本縣農村居民,如自愿放棄宅基地安置并進城購房,在原宅基地歸還村集體用于復耕復墾并拆除建(構)筑物后,一次性給予5萬元購房獎勵(與貨幣、房票安置、購房補貼不同時享受)。
簡而言之,鼓勵農村居民將宅基地置換,用宅基地抵新房,可換到5萬元的購房補助。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表示,“看看當前的房價,再來看這5萬元的補助,是不是真的很多。老家世世代代的房子,才值5萬嗎?”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界面新聞表示,該政策之所以成為近期熱點,也是因為5萬元補貼這個點,用5萬元的購房補助讓農村居民退出宅基地,誠意不高。
江蘇南通也宣布類似政策。6月21日,據微信公眾號“南通發布”,南通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即日起實施10條措施,進一步滿足居民剛性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通知》明確,要加大購房獎補力度。比如,在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間,在主城區(崇川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園區,下同)范圍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給予購房款總額1.5%的獎補。自愿退出(放棄)農村宅基地進城購房的,給予一定額度的獎補,具體標準由全市各地自行制定。
湖北鄂州此前也出臺過相關政策。4月22日,鄂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鄂州市財政局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就地城鎮化和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其中,鼓勵農村居民進城購房。鄂州市農村居民自愿退出合法宅基地且拆除宅基地及相關建(構)筑物后,在“雙集中”區域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按退出的宅基地面積給予購房補貼,退出的宅基地歸還村集體用于復耕復墾。
對于鼓勵農村居民退出宅基地進城購房政策,嚴躍進認為,本身也是屬于新型城市化政策,采取各地資源的原則去推進就可,不必過多去強調“退出”。
“我們現在講城鄉資源對接,城鄉資源的雙向流動是后續促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思路,因此不能把視角單純放在退出上,像湖南有些地方還鼓勵農村居民回鄉下。單邊式講退出,容易給人一種錯覺:給你錢,你要離開農村。可能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嚴躍進告訴界面新聞。
在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房地產市場發展新模式與未來新型城鎮化發展要高度協同,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做到人、房、地、錢,四位一體聯動新機制,也就是住房指標要跟著未來人口的遷徙相匹配,農村人口進城,城市購房指標增加,意味著農村人口流失,農村的居住指標就會閑置,妥善處理宅基地與新城購房的問題,有利于提高農村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通過獎勵補貼農村宅基地與進城購房相結合,可以加快國內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奠定基礎。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上述政策除了有利于加快城鎮化進程,讓農村居民盡快變市民外,也能幫助各地去庫存。
這些政策,正是反映出當前多數城市房地產市場存壓,如安徽鳳陽、江蘇南通、湖北鄂州這些城市,庫存壓力就不小,因此嘗試通過創新政策激勵農村居民購房,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回暖。
以南通為例,據新知南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4年4月,南通市區(不含通州區、海門區)主要在售新房項目共計成交備案約139套,環比下跌約75%。其中,4月份有13個項目零成交。
根據今年1-4月月均備案套數估算,目前去化壓力最大的就是蘇錫通板塊,估算約242個月;此外任港灣五龍匯板塊的去化壓力也不容小覷,約197個月。
而且,據新知南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4月底,南通市區已領證新房項目最新庫存約2.52萬套,過去12個月月均去化約431套,以此估算,南通市區最新去化周期約58個月。
業內人士指出,上述這些政策的背后就是將緩解樓市庫存壓力的希望部分寄托于農村居民。但這也引發了對農村居民權益保障和長遠生計的深入思考,如何在鼓勵農村居民進城的同時,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權益不受損害,成為政策制定者需要認真權衡的問題。
上海房產律師郭韌向界面新聞指出,如果農村居民永久退出宅基地后,如何保障退出他們切實獲得補償,進城后教育保障、養老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等如何落實對于政府而言也是重大考驗。目前各地要求退出后的土地應復耕復墾,應當防止出現私下買賣或變相買賣宅基地。
標簽: 宅基地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