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天成IPO提交注冊 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等光電領域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7日,國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科天成)申請深交所創業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提交注冊”。國泰君安(601211)證券為其保薦機構,擬募資5億元。
招股書披露,國科天成是一家擁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二級保密資格、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書、裝備承制單位注冊證書、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證書等軍工業務資質,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等光電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除光電業務外,公司還開展了遙感數據應用、信息系統開發和衛星導航接收機研制等其他業務作為補充。
報告期內,公司光電業務主要定位于產業鏈中游,下游客戶以軍工配套企業、民用整機或系統制造商為主。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制冷型紅外機芯、整機、電路模塊等紅外產品,銷售制冷型探測器、鏡頭等零部件,并接受客戶委托提供紅外成像等光電領域的研制開發服務,產品和服務主要用于邊防及要地偵查監測設備、光電吊艙、衛星光學載荷、紅外導引頭、執法裝備、商業航天、科學研究等對性能要求較高的軍用領域及特種領域。此外,公司還推出了以紅外瞄具機芯及整機為代表的非制冷紅外產品,主要面向戶外狩獵、戶外觀測等對性價比和便攜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具體構成情況如下:
行業層面,目前國內尚無關于紅外市場占有率、市場排名等統計信息,除少數國有軍工集團及中科院下屬單位外,國內規模較大的紅外廠商主要包括高德紅外(002414)、睿創微納(688002)、久之洋(300516)、大立科技(002214)和富吉瑞五家上市公司,其中:高德紅外、久之洋和富吉瑞同時開展了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紅外業務,睿創微納、大立科技現階段均以非制冷紅外業務為主。由于制冷型紅外產品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且下游以軍用領域為主,對企業的技術水平、軍工資質等要求較高,因此市場競爭程度相對弱于非制冷型紅外市場。
據了解,國科天成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發行費用后,擬投入以下項目的建設:
財務方面,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國科天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28億元、5.30億元、7.02億元,同期,該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7421.17萬元、9717.75萬元、1.24億元。
招股書提示,注意國科天成對探測器主要供應商依賴的風險。探測器是紅外熱像儀的核心部件之一,公司已于2023年研制出T2SL制冷型探測器和非制冷型探測器,并開始購置設備用于自建量產線,但報告期內公司生產和銷售所需的探測器仍主要通過外購方式取得。報告期內,公司采購的探測器以InSb制冷型為主,主要用于制冷型機芯及整機、探測器等紅外產品和零部件業務,以及部分光電研制業務。
國科天成在2020年及以前主要采購進口InSb探測器,2021年以來主要采購Z0001生產的國產InSb探測器,各期對Z0001InSb探測器的采購金額、使用Z0001InSb探測器的產品和服務收入及毛利情況如下表所示:
報告期內,公司采購的Z0001InSb探測器占同期InSb探測器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達88.23%、99.87%和98.23%,占同期制冷型探測器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4.11%、90.86%和89.11%。公司使用Z0001InSb探測器的產品及服務收入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52%、54.23%和59.93%,毛利占同期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分別為38.83%、68.95%和58.48%。報告期內公司對Z0001InSb探測器采購占比較高,使用Z0001InSb探測器的產品與服務收入、毛利占比亦相對較高,因此現階段公司對Z0001存在較明顯依賴。
標簽: 天成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