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人失地,圓信永豐居然“失聯”
來源:券業行家?
當家“一姐”出走后,圓信永豐基金的規模明顯縮水。雪上加霜的是,這家知名公募新增了一則“失聯”信息。
公募“失聯”
瀏覽企查查,行家意外發現一則“失聯”信息——
查看之下,行家發現今年5月22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圓信永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圓信永豐基金或圓信永豐),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這讓行家深感驚訝。
要知道,在今年年初剛剛慶祝十周年的圓信永豐基金,不僅是國內首家注冊于廈門的公募機構,也是業內首家兩岸合資的公募機構。
公開信息顯示,圓信永豐基金成立于2014年1月2日,廈門國資背景的廈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簡稱:廈門國際信托)持股51%,臺資機構永豐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永豐投信)持股49%。
好在,已有媒體報道援引圓信永豐基金內部人士稱,公司主要業務運營團隊設在上海,目前一切正常。針對“經營異常名錄”事件,已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訴,希望移出該名錄。
這么來看,“失聯”或許是一場誤會。
然而,在積極應對相關部門之外,圓信永豐基金如何應對人才流失和規模下降,可能是更為迫切的話題。
女將“出走”
今年3月,行家就從票圈得知,管理規模近200億的“一姐”范妍確定與圓信永豐基金“分手”。
消息傳的沸沸揚揚的時候,圓信永豐曾公開回應財聯社記者稱,“范妍正常履職,公司投資運營一切正常”。
然而,僅過了四個星期,圓信永豐公告宣布:因個人職業發展,范妍已于4月1日離職。如今,范妍已加入“老十家”富國基金,目前尚在“靜默期”內。
在范妍離職之前,多家媒體曾經有過擔憂。這位頂梁柱的出走,是否會對投資者信心造成影響,是否會導致規模縮水。
如今看來,或許是不幸而言中。
規模“縮水”
據媒體報道,范妍曾經擔任基金經理的產品,規模縮水肉眼可見。
離職之際,范妍管理的8款基金產品,合計規模為170.07億元;在更換基金經理后,合計規模為125.8億元,下降了26%。其中,圓信永豐優享生活由28.71億降至11.84億,規模下降16.87億元,降幅達58.76%。圓信永豐致優混合A由14.71億元降至6.74億,下降54.18%。
而這,只是圓信永豐規模下降的縮影。
截至2023年底,圓信永豐管理規模為384.16億元,在公募機構中排名第92位。而在2024年4月底,管理規模降至359.51億元,排名下降至第95位,被山西證券和招商證券資管等同行超過。
對中小機構來說,在資源稟賦和競爭實力方面都受到限制。面對人才流失和規模下降的雙重壓力,圓信永豐基金需要更加審慎地審視自身的戰略定位和市場策略。通過合規經營,差異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
標簽: 永豐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