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臺上的“機場貨源”充電寶,藏著多少隱患?
撰稿 / 蘇士儀(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楊利
貨源可靠,“懂的都懂”,支持“盲盒”隨機發貨或批發,甚至“按噸出售”,有質量問題支持退換貨……據界面新聞報道,被機場攔截的充電寶處置缺口正在催生二手平臺灰產銷售。
根據中國民航局要求,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標識、3C標志不清晰、已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新規實施后,不少機場安檢處開始重點檢查充電寶,無3C標識的會被現場攔截,一些機場的“充電寶自棄筐”里堆滿了各種型號的充電寶。
盡管部分機場提供暫存服務,但大量被棄、逾期未取的充電寶依舊面臨處置難題。記者注意到,當前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出現了大量標榜“機場貨”“高鐵站貨”等信息的充電寶銷售頁面,有賣家透露稱“貨源就是機場”。
從報道引述賣家的說法看,這些二手充電寶是從機場流出的,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不少賣家趁機蹭熱點,將積壓的假冒偽劣產品貼上“機場攔截”的標簽當噱頭,甚至有賣家專門回收殘次品充電寶對外出售。而據報道,后者所提及的這種充電寶,本質上是實際容量虛標、電芯質量差的套殼產品,存在發熱、燃爆等諸多安全隱患。
實際上,無論是從機場攔截的充電寶,還是賣家倒賣積壓的假冒偽劣產品,可能都隱含著相應的安全風險。如果任由這些產品大批量賣給消費者,那勢必將在擾亂既有市場秩序的同時,持續放大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
因此,有必要提升針對這些“趁機擾亂市場”的投機分子的打擊力度。無論是平臺還是監管部門,都不妨借此機會順藤摸瓜,對在二手平臺上售賣不合格產品的賣家依法依規加以限制。
比如,平臺要持續監控異常信息,提高這類產品的準入門檻,對違規產品禁止準入;監管部門則需要依據平臺信息予以精準治理,查清源頭、阻斷渠道,從而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消費者手中。
此事中值得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何會有二手商家宣稱其有“貨源可靠的機場貨”?除了可能拿“機場攔截”當噱頭之外,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公眾對被機場攔截的充電寶后續如何處置缺乏了解,因此極容易相信賣家的說辭。
而現實也與人們的“固有印象”差不了太多,報道顯示,大量被機場攔截的充電寶其實缺乏有效處置渠道。目前只有部分大型機場與專業回收公司簽訂協議,對“被攔截的充電寶”進行專業處理。而與之相反的是,不少機場只能任由充電寶在安檢口堆積如山,存在流入二手市場的可能。
就此去看,要想從根本上杜絕賣家打著“機場貨”的噱頭售賣不合格充電寶,排除由此帶來的風險隱患,強化機場“攔截充電寶”的專業處置流程,并及時公開處置過程,就尤為必要。如此,便可以幫助公眾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差,壓縮二手賣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空間,在客觀層面強化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
標簽: 貨源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