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三年開源證券IPO終止:債承業務被暫停6個月,業績存隱憂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開源證券三年上市長跑終折戟。
6月28日,深交所一則公告為開源證券上市征程畫上句點。公告顯示,因保薦人國聯民生證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開源證券發行上市審核。
對此,界面新聞記者就IPO終止后的后續安排聯系開源證券方面,截至發稿,尚未得到該公司回應。
時間回溯至2022年7月,開源證券向證監會提交主板上市申請,2023年3月注冊制平移后獲深交所受理,僅一個月后即收到審核問詢,但直至終止前,開源證券始終未予回復。
事實上,2023年1月,證監會已就凈傭金率高于行業、自營收益波動大、資管規模下滑、投行收入不穩等問題下發了反饋意見。
開源證券計劃募資40億元補充資本金,以提升經紀、投行等核心業務能力。截至2024年末,其總資產541億元、凈資產187億元,行業排名分別為46位、38位。
成立于1994年的開源證券,前身為陜西省財政廳國債服務部,深厚的地方基因使其股權結構呈現鮮明特征。截至目前,開源證券控股股東為陜煤集團,實控人為陜西省國資委,前十大股東中有6家為陜西國有企業。立足西部的定位使其在區域市場具備優勢,但也面臨全國性競爭的壓力。
界面新聞記者從Choice金融終端了解到,2021年至2024年年中,開源證券經紀業務利潤從1.92億元驟降至0.1億元,代理買賣傭金收入從2.42億元縮水至0.85億元。
傭金率方面,開源證券2021年凈傭金率為0.29‰,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至2024年上半年已降至0.15‰,接近行業水平。對此,公司解釋稱,一方面行業競爭加劇,需通過降低傭金率獲取客戶資源;另一方面,公司近年來強化經濟發達地區分支機構布局,而這些地區經紀業務競爭激烈,平均傭金率低于陜西省內,拉低了整體水平。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47家分公司和42家營業部,經營分支機構主要集中在陜西省及周邊地區,區域優勢顯著。
“背后是犧牲費率換取市場份額的無奈。經濟發達地區分支機構的低傭金率業務占比提升,直接拉低了該公司的整體收益。”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對界面新聞分析。
與經紀業務頹勢形成反差的是開源證券投行業務的強勢支撐。?據招股說明書,2021年到2024年中,公司投行業務營業利潤占比分別為45.69%、 48.93%、46.24%和 38.18%。 其中北交所與新三板業務構成核心競爭力。開源證券已多年蟬聯新三板掛牌項目數量榜首,北交所設立后更形成差異化優勢。
但高速發展的同時,投行業務合規性也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2024年10月18日,證監會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將開源證券推向輿論漩渦。
因在債券承銷業務中存在多項嚴重違規,監管決定自2024年10月17日至2025年4月16日暫停其債券承銷業務。這為期半年的“業務冰封”,成為近年來券商行業罕見的重罰案例。
根據調查,證監會指出,開源證券在執業過程中存在三重違規:在個別公司債券項目中未履行勤勉盡責義務,致使募集說明書出現誤導性陳述;承銷綠色債券時核查把關形同虛設,縱容發行人違規融資、重復融資,甚至出現綠色項目資金被挪用于其他用途的嚴重問題;多個投行項目質控環節失效,核查流程流于形式。這些行為不僅違反《證券法》等法律法規,更對債券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造成損害。
業務暫停直接導致開源證券85億元債券項目被迫取消發行,其中“24中SC1”“24中證C2”“24洞庭04”“24洞庭03”等重點項目悉數擱淺。
據上述行業分析師粗略計算,按行業平均承銷費率計算,此次暫停或將導致公司直接損失數千萬元投行收入。他進一步對界面新聞表示,“更嚴峻的是,在業務停擺期間,開源證券無法參與新的債券承銷投標,客戶資源流失風險陡增,部分長期合作企業或將更換主承銷商。”
“債券承銷是券商投行的重要收入支柱,半年暫停相當于打斷了業務脊梁。”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分析,“開源證券2023年債券承銷收入占投行總營收比例高達30%,按照這個業務貢獻度,此次處罰將對2024至2025年投行業務收入產生持續性沖擊。而綠色債券違規事件更可能影響其在ESG業務領域的市場信任度,后續修復聲譽需付出巨大成本。”
一方面是債券承銷的合規危機,另一方面開源證券IPO保薦業務又現“滑鐵盧”。界面新聞記者梳理Choice金融終端發現,2024年開源證券保薦的IPO項目撤否率高達76.47%,即在申報的17個項目中,僅有4家通過審核,其余13家或主動撤回或被否。更值得警惕的是,此前已上市的保薦項目中,多家企業出現業績“變臉”,上市首年凈利潤同比降幅超過50%。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開源證券曾在招股書中披露的12家股票保薦與承銷業務主要項目中,超半數企業上市后不久業績即出現明顯下滑,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其中,五家公司更是陷入營收、利潤雙降的困境。
以天潤科技(430564.BJ)為例,這家于2022年6月17日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在上市前呈現出良好的業績增長勢頭。2020至2022年,其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73億元、1.97億元、2.23億元;扣非凈利潤也從0.28億元穩步增長至0.32億元。然而,進入2023年,天潤科技業績卻急轉直下,營業收入驟降至1.55億元,同比大幅下跌超三成,甚至低于2020年水平;扣非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錄得-0.07億元。
在IPO階段,天潤科技與開源證券就暴露出一系列低級問題。北交所在第二輪審核問詢函中明確指出,該項目存在信息披露錯誤,部分文字表述與表格內容前后矛盾,表格披露混亂,且問詢回復正文中出現多個表格重疊覆蓋,導致內容無法正常讀取;同時,還遺漏了關于募投項目的相關問題答復。為此,北交所要求開源證券就上述執業質量問題的核查過程及結論,詳細說明質控及內核的有效性。
類似的情況并非個例。2022年4月15日上市的七豐精工(873169.BJ),作為中高端緊固件生產、研發、銷售企業,2023年營收同比下降17%,扣非凈利潤更是下滑43.33%。
2023年4月6日登陸資本市場的花溪科技(872895.BJ),2023年營收同比下降43.32%,扣非凈利潤暴跌92.86%。巨能股份(871478.BJ)在2023年上市后,營收、扣非凈利潤同比降幅分別達到21.16%、84.07%。還有2023年12月26日在創業板上市的國際復材(301526.SZ),2023年營收下滑9.35%,扣非凈利潤直接腰斬,跌幅高達58.19%。
“高撤否率與業績變臉相互印證,反映出投行業務質控體系的失效。”上述投行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在注冊制背景下,監管對保薦機構的‘看門人’職責要求愈發嚴格,開源證券的問題已不僅僅是個案失誤,更可能涉及執業理念和內控機制的根本缺陷。”
“內控失效本質上是公司治理問題。”上述非銀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開源證券作為陜西省屬券商,股權結構集中于國有資本,但市場化激勵與合規約束機制的失衡,可能導致業務擴張與風險管控的脫節。”
截至目前,除開源證券外,資本市場上還有東莞證券、渤海證券、財信證券、華龍證券4家券商在沖刺上市。本次IPO終止會對開源證券接下來的業務經營和戰略發展方向產生怎樣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標簽: 隱憂
相關文章
-
揭秘木馬生成網站,網絡安全的隱憂與應對策略,網絡暗流,木馬生成網站曝光,揭秘安全危機與防御之道詳細閱讀
木馬生成網站成為網絡安全的一大隱患,通過偽裝和誘導用戶下載惡意軟件,威脅用戶隱私與財產安全,為應對此威脅,需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定期更新軟件,安裝可靠的...
2025-05-18 18 隱憂
-
揭秘最新網站木馬生成器,網絡安全的隱憂與應對策略,網絡木馬生成器揭秘,安全危機與防護之道詳細閱讀
最新網站木馬生成器曝光,網絡安全面臨重大挑戰,本文分析了木馬生成器的原理及危害,并提出加強網絡安全防護、提高用戶安全意識等應對策略,以保障網絡環境安全...
2025-05-15 18 隱憂
-
揭秘小偷網站權重,網絡空間的安全隱憂詳細閱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其中小偷網站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本文將深入剖析小偷網站的...
2025-04-05 17 隱憂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