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險企業績普漲 凈利潤凈資產相背而行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近日,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10家“銀行系”壽險公司經營情況浮出水面。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2024年,中郵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招商信諾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中信保誠人壽、交銀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以及中荷人壽10 家銀行系險企保費收入合計4141.95 億元,同比增長13.70%;凈利潤也一改2023年虧損狀態,合計凈利潤為99.42億元,實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凈利潤、凈資產普遍上漲同時,一些險企凈資產卻仍在快速下滑。這些凈資產同比下降超10億元的均為股東實力雄厚的銀行系險企,包括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中郵人壽、交銀人壽等。
多位專業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凈利潤與凈資產出現背離現象與險企執行新會計準則相關,特別是在一些核心數據項目的處理上,可能加劇凈資產變化和凈利潤的波動。”
凈利潤和保費收入整體上揚
首先保費收入方面,2024年10家銀行系險企該數據整體向好。具體來看,中郵人壽2024年保費收入達1349.4億元,同比增長22.82%,排在10家銀行系險企首位;保險業務收入達到400億元規模以上的有工銀安盛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建信人壽,分別為458.08億元、414.83億元、409.97億元。
剩余6家均未超過400億元,分別為農銀人壽369.93億元、中信保誠人壽299.66億元、中銀三星人壽298.62億元、交銀人壽200.64億元、光大永明人壽188.17億元、中荷人壽152.65億元。
保險業務收入增速方面,其中7家銀行系險企同比正增長,中荷人壽、中郵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等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超過20%,中荷人壽29.15%、中郵人壽22.82%、農銀人壽22.63%、中銀三星人壽20.08%。光大永明人壽、中信保誠人壽、交銀人壽增速出現同比下降,分別為3.36%、5.11%、7.39%。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保費收入整體上漲,受益于資本市場上漲行情,這些銀行系險企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也全部上漲,有的甚至超過10%。比如中荷人壽、交銀人壽、中郵人壽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4.42%、11.92%、11.04%,工銀安盛人壽9.79%、中銀三星人壽9.45%、農銀人壽8.61%、光大永明人壽8.34%、建信人壽8.09%、招商信諾人壽7.96%、中信保誠人壽7.52%。
從盈利指標看,10家銀行系險企合計凈利潤99.42億元,較2023年合計虧損161.5億元大幅好轉。
其中,凈利潤為正的機構達到8家,只有兩家虧損。特別是中郵人壽、建信人壽兩家實現扭虧為盈。
需要指出的是,中郵人壽凈利潤反轉最大,2023年其凈利潤大幅虧損114.68億元,到了2024年凈利潤不僅回正,而且高達91.88億元。
對于凈利潤大幅上升原因及2025年相關經營策略,中郵人壽方面僅對記者表示,公司2025年將緊扣資產負債管理經營核心發展。
記者注意到,相比同業,光大永明人壽和中信保誠人壽兩家險企,2024年凈利潤虧損額度仍在擴大,分別為-17.27億元、-17.65億元。
關于凈利潤虧損,中信保誠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2024年下半年相關經營指標改善,目前在產品布局方面逐步向長繳別、高價值產品的方向轉型。
根據償付能力報告數據,光大永明人壽從2013年開啟了連續9年的盈利周期,但是從2022年開始,凈利潤掉頭向下,當年大幅虧損12.79億元。2022年~2024年,光大永明人壽凈利潤累計虧損超30億元。
光大永明人壽方面向記者表示:“關于經營和凈利潤方面情況暫無法回應,一切以公司報告為準。”
新會計準則導致關鍵指標背離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保險業正處于新舊會計準則切換的窗口期。銀行系險企在會計準則切換時點的策略選擇上有所不同,利潤表現出較大差異。例如中郵人壽、農銀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交銀人壽等核心數據采取的是新會計準則。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會計準則下,大幅增長的凈利潤和大幅下跌的凈資產相背而行,多家凈利潤大漲的銀行系險企,2024年凈資產卻大幅“縮水”。例如中郵人壽凈利潤反轉最大,2024年末凈資產64.20億元,相比2023年末113.42億元,“縮水”了49.22億元。
為何這些銀行系保險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后,凈資產和凈利潤會出現如此大的背離?
一家保險公司精算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舊準則下保險公司以持有至到期投資計量的債券資產,在新準則下多數被分類為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簡寫“FVOCI”),其賬面價值由攤余成本改為公允價值。
“盡管新準則下,折現率變化可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但依然會影響到公司的負債水平。同時,新準則下,折現率下行會導致債權類資產的FVOCI上漲。本來新準則希望資產負債兩端都用公允價值計量從而實現更好的匹配,但是由于我國壽險公司的資產久期遠遠低于負債久期(業務久期),這種較大的久期缺口,在長期的利率走低環境下,將對各家公司的凈資產形成嚴重沖擊。要強調的是,折現率降低時,債權類FVOCI和保險合同準備金的變化都不進入利潤表,但是都通過其他綜合收益(OCI)影響了凈資產。這種處理可能加劇凈資產和凈利潤的分裂。”上述精算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國債利率下滑之快遠超行業預期,2024年末,1年、3年、5年、7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08%、1.19%、1.42%、1.59%、1.68%,短短一年時間,下滑均達到1個百分點左右。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郭振華對記者進一步分析:“新準則下,傳統險采用通用模型法計量,保險負債賬面價值與對應資產賬面價值沒有依存關系,但是,保險負債計量用折現率按當前市場利率而非舊準則下的750日國債到期收益率均值確定,因此導致負債波動幅度較舊會計準則下大幅增加,而其對應資產中必然有大量的利率不敏感型資產,很難調整到較好的與負債價值匹配的水平。總體來看,新準則實施后,凈資產波動可能增加。”
業績虧損疊加人事變動
記者注意到,在凈利潤虧損擴大的同時,一些機構的退保率也在攀升。
據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光大永明人壽2024年第四季度綜合退保率為2.41%,與第三季度的1.85%相比呈上升的趨勢。
據披露,光大永明人壽退保金額和綜合退保率居前三位的產品均來自銀保渠道。其中,“光大永明附加豐盛投資連結保險(A款)”年度累計退保率達48.41%。“光大永明附加增利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年度累計退保規模達到7.98億元。
根據中信保誠人壽2024年償付能力報告,“智尚人生”年金保險C款(投資連結型)累計退保金額為72.82億元,退保率為22.2%。
此外,記者注意到,光大永明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兩家公司均在人事方面發生重大調整。
2024年3月,時任光大永明人壽總經理劉鳳全卸任,由時任董事長孫強擔任公司的臨時負責人。10月份,副總經理、首席風險官張晨松正式擔任公司總經理。根據保險業內消息,2024年12月,光大永明人壽召開會議宣布孫強不再擔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改由總經理張晨松暫代相關職責。
目前,光大永明人壽并未單獨發布公告披露這一重大變動。但是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顯示孫強光大永明人壽黨委書記的任職時間止于2024年11月。
中信保誠人壽在虧損同時人事調整亦在持續。2024年4月,隨著原總經理趙小凡因退休離任,中信保誠人壽聘任常戈為臨時負責人。6月,常戈出任總經理。2025年2月5日,新一任董事長李存強正式就任。
不過,中信保誠人壽的兩方股東對公司的支持力度不減。2024年,中信保誠人壽的兩方股東對其進行了兩輪增資。兩次增資后,中信保誠人壽注冊資本金由48.6億元增至73.6億元。
標簽: 而行
相關文章
-
白瑞:保持熱愛 逐光而行詳細閱讀
“如果時光倒流20年,我依然會選擇這份工作。在這里,我遇見了授業解惑的領路人,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們,幫助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談起自己的就業選擇...
2025-02-26 21 而行
-
Vanguard反傳統而行 建議“債六股四”策略以應對政策風險詳細閱讀
鑒于利率和股票估值處于高位,Vanguard Group建議投資者在新的一年建立防御性倉位,增加對債券而不是股票的投資。 該公司2025年展望...
2024-12-12 37 而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