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元化債!房地產健康發展稅收政策不日推出 “國家隊”下場收房提速
專題:三箭齊發靶向精準 一攬子地方化債組合拳推出
來源:華夏時報
11月8日,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具體為增加地方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
與此同時,從2024年開始,將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業內認為,化債有助于減輕地方政府壓力。針對房地產,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稅收政策已按程序報批,將于近期推出。
10萬億元化債來了
根據相關安排,新增債務限額全部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3年實施,2024年至2026年每年2萬億元。同時,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此次會議同樣明確,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照原合同償還。藍佛安表示,在政策協同發力之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政策意味著“發新債償舊債”工作的啟動,由于涉及6萬億元的規模,其較大程度上較原先的地方政府債務給予了置換。若沒有此類財政政策支持,地方債務會到期和公開化,會持續引起債務問題的擴大。因此,6萬億元債務限額的增加有助于一些存量債務的置換和化解,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大舉措。
“目前,各地一系列涉及政府公共投資的領域,都會強調‘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而現在本身存量債務化解以后,關于公共投資的方向、力度等都會有較大的改觀,增強政策的主動性、精準性。”嚴躍進分析認為。
房地產迎來利好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楊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化債指向增量政策啟動,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利息成本,減少利息支出,降低收支壓力。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存量債務的化解與房地產有較大的聯系。近兩年,各地土地出讓規模減小,導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同步導致地方政府償債資金萎縮。嚴躍進認為,在化債之后,后續一些地方債的發行也會有更大的空間,預計閑置土地化解的專項債政策會加快推出,其有助于后續收儲閑置房用地、房企未開工用地、房企未銷售的現房項目等,這些都有助于加快推進以購代建等工作的開展。
此外關于房地產,藍佛安還表示,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稅收政策已按程序報批,近期即將推出。“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財政部正在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政策細則,推動加快落地。”藍佛安說。
而央行最新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著力推動房地產金融增量政策落地見效,引導金融機構強化金融保障,滿足城鄉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國家隊”收房加快
“國家隊”下場收房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的重點。近期,這項工作的進展有所提速。
11月7日,鄭州發文表示,公開征集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項目,房源要求類別為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優質在建房源項目;項目區位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具備一定設計水平、園林景觀、物業服務等品質保證;單套建筑面積原則上控制在120平米以內,收購價格以同地段保障性住房重置價格為參考上限。
同日,廣州發文表示,首筆收購存量住房用作安置房的專項借款資金已經落地廣州,兩家銀行陸續向有關項目發放首期2.5億元專項借款,用于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村民安置房。佛山也同樣表示,在近期獲得購買安置房的專項借款11.9億元。
10月17日,住建部方面也曾提到,將通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危房改造。中指研究院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若貨幣化安置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以及收購存量房及閑置土地政策能夠落實到位,將有助于加快改善市場供求關系,最終實現房地產“止跌回穩”的目標。
“10萬億元化債規模以及近期即將推出的房地產稅收政策傳達了中央‘穩地產’的決心。一方面,相關舉措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居民購房成本、企業稅費壓力,另一方面,也有望加速各地收購存量土地等的工作進度。未來,若‘穩地產’政策加速落實到位,將有望明顯修復市場預期。”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標簽: 元化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